2009年12月11日星期五

限考12科能解决发放奖学金问题?

在1994年1月3日推介《教育部主要工作目标》时被提出,并于2000年落实的大马教育开放文凭,即将于明年起改为限考12科,其中仅10科主要课及2科与语言有关的额外科,该2科额外科不能被其他科目替代。 当初教育部继续推行开放式考试文凭,是为了允许考生按其能力自由地追求他们有兴趣的知识,并让考试局评核他们的程度。政府当时大概没有预料到我国有那么多优秀生。由于考生一年比一年制造更多创举,导致发放公共服务奖学金之争议不断出现。

我国的教育“标准”长久以来认可考越多科A1者越优秀。由于许多所谓的优秀生得不到公共服务局奖学金,引起社会各阶层声援这些优秀生,而指责政府在遴选奖学金得主制度方面有偏差。因此,教育部长慕尤丁认为,限制科目可以解决公共服务局海外奖学金之课题争议。

限制考科非属教改

部长多次强调我国需要进行教改,但这限制并不该当成教改。改革需要的是完善化的机制,而不是开倒车。虽说限制报考科目的影响层面仅涉及约10%或4万5000名考生,但影响却是深远的。考生无法象往年般随心所欲地选择喜爱的科来评估。

在经过社会各阶层反映,政府从原先的限考10科格外开恩,让母语或语言相关科目得以在额外科保留。然而,此举却再度引起各界关注,因为额外科将不获公共服务奖学金列入评估考量。同时,额外科是否会列为进入预科班之考量也仍未明朗化。

这种隐忧主要是出现在华印裔社群,他们担心在政府不重视母语或语言科的情况下,考生人数会减少。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因这样的限制或让很多华印裔子弟在大马教育文凭中,放弃考他们的母语或文学科,并导致这些科目被边缘化。

奖学金申请应改善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其实最好的解决争议方式是改革奖学金及预科班的申请机制。举个例子,我国可以参考新加坡从中学升上初级学院的遴选方式,即在普通文凭或O水准考试中采取L1R5(Language1Relevant5),即第一语言(英语或高级母语)、一门数学或科学、一门人文科及另三门最佳的相关学科成绩为考量。由于仅六门科目列入考量,再加上课外活动也有分数,因此能进入最好的初级学院者并不一定是全A1的优秀生。

虽然说内阁已确定限制考生报考的科目,但由于没有新机制来发放公共服务奖学金,预料在来年奖学金的争议仍将不会停止。教育部该深刻探讨限制科目会否让我国的教育问题从一个转移或延伸到另一个问题,而实际上却没能解决发放奖学金的问题。试问这样对莘莘学子公平吗?

最后,我国社会对于优秀生的价值观有必要从新灌输,大家是时候不该再偏重全A1的考生了,否则,来年这些“背多分”的全A1生会因得不到奖学金,而再度占据头版新闻时,我只能说我国教育始终摆脱不了考试的束缚,全A1的迷思。那我国何时才能真正迈向全人教育,因材施教呢?恐怕遥遥无期吧!

(刊登于2009年12月11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