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

校园问题、社会 、教改

近日以来,沙登国中由于被揭发一连串的校园暴力及学生纪律问题而成了“名校”。其实还有许多其他学校面对如此的问题,只不过问题没被揭发,但社会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存在的真实性。校方和家长都不该有“家丑不外扬”的心态。

社会也不应该对此类问题学校投以异样眼光。毕竟学生的问题其实反映了社会的缩影面貌。校方应及时给于问题学生及受害者辅导。对于辅导,家长也不应该抗拒。

教师的责任除了教书,行政工作(Paper work)也不少。教育部规定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35。然而,某些学校每班40至55位学生。可想而知,教师负担实在是很重。有者建议教育部调派负责行政工作的教师到学校工作,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我国基础教育的上课时间平均每天五个小时半,多数学生没上课的时间并不是着重在参与学校课外活动,而是去补习。要让我国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恐怕不容易。由于时间有限,老师赶课的时间都不够,要做到关怀学生身心成长的挑战非常大。

现今社会的家长都因生计忙碌,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不足。更糟的是,有些孩子也因单亲得不到渴望的关怀,没有师长正确的引导,同辈压力或促使他们愿意自暴自弃,最终走向不归路。因辍学者而产生的社会鸿沟或诞生新阶级,值得社会关注。

政府是没能力关注及正视教育吗?迷你经济振兴配套仅提供1000个临教空缺。令人遗憾的是,政府情愿将拨款用来增加6万2000个非教职空缺,让原本已臃肿的公务员职更显得更臃肿。为何而不扩大正式教职的空缺?

其实,就算扩大了教职空缺,也不一定会吸引到有素质的应征者。由于教师门槛不太高,成了很多人作为铁饭碗的最后选择,这对整个教育的环境很不公平。这种社会上刻板的印象有待教育部长正视,在教改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形象。

教育改革师资为重

一旦立志要改革,就要做到最好。教育改革得着重筛选最优越的师资,其实教师不仅该在教导的课目有专业知识,同时也该是个爱心大使,EQ高手。另外,教育体制上若能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让所有学校都能迈向全日制,我国教育会有曙光。

教育工作者都单纯将学生的学术成就作为成功与否,是否是好学生的衡量指标。我们培训的仅是符合市场的员工,长期忽略了学生的非学术成就,也忽略他们“人”的本质。教育部若不及时重塑办教育的宗旨,那么教育部的存在将失去其相关性。

教育部除了该关注德智体群美,也是时候认真看待“全人教育”。学校不是制造文凭的工厂,而是培育国家未来栋梁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因此,校方师长都不该逃避责任,掩盖校园暴力等事实,而应采取适当应对措施阻止问题恶化。

要改善校园风气,社会各阶层该关注我国教育的发展,让我国晋身优秀国家行列。

(刊登于2009年5月11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