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长期以考试为唯一评估学生表现的方法出现许多偏差,新教长上任即迫不及待酝酿教育改革。教育部参考香港的教改以“校本评核”,淡化“一考定生死”的现象,改由校方评估学生的校内学术表现、个人表现及课外活动。
很有趣的,近年来对于教育的争议多数停留在该以英语或母语教数理,对于教育的其他方面,社会舆论不多。大家对于改革教育的核心本质及目的并没有太多要求,以培育更全面的新生代。
教育部的言论突然让国人对我国教育感到有希望了。然而,考试的形式改变等同于正面的教育改革吗?我国教育界的弊端是否能连根拔起?
如今,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呼吁美国教育改革,他遴选曾任芝加哥公立学校学区首席执行员的阿恩.邓肯出任美国教育部长,正是因为他曾在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方面有优秀的表现。奥巴马团队意识到教育改革是为了提高国家长远竞争力。
填鸭学生“背多分”
要是教育要求答案标准化,学生不必思考,只需填鸭式地记住标准答案即能“背多分”,将沦为考试的机器。因此奥巴马呼吁教育的评估不该仅限于读写听说,而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解决问题、批判精神、创新能力等21世纪技能的标准。
含有浓厚功利主义色彩的我国教育,往往偏重于多A的学生而忽略了学生个人的成长,甚至要求学生放弃考很难获1A的华语及放弃“影响学业”的课外活动。这扭曲了教育原则的情况是否会随着推行“校本评核”而有所改善?
美国前副教长苏珊.斯科拉尼法说他不反对考试,他认为那是一种收集数据的机会,以便学校知道该如何改进,那些学生更需要帮助。考试不该作为对学生或老师的惩罚。
其实考试形式如何改变是一回事,学习文化的塑造又是另一回事。若社会没有良好的价值文化作为根基,新制度若残留功利主义影子,它或仍会被滥用的。若没有正确价值观,家长贿赂教师,学生既能获得较佳的评价,这样的教改是没有意义的。
须贯彻因材施教
事实上,我国教育一向弹性不高,缺乏因材施教。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然而需要有身为师长的伯乐来发掘。透过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不改仅仅限于教书,同时也该鼓励学生往良好的兴趣发展。当然,这也得由家长配合。
我国前游泳健将林景烈曾提到他很幸运,因父母从不要求他为了学术成绩而放弃喜爱的游泳。他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及学习时间管理以让两者达到平衡。对于比赛,输赢是个改善的指标,因此,教育工作者该鼓励学生积极心态,不轻易放弃。
在美国,申请上大学的录取标准除了学术与课外活动,也包含了申请者是否曾为社区服务。在新加坡,道德教育课规定每位学生每年至少进行社区服务六个小时,或是到老人院、孤儿院、残障中心服务。
虽说这种鼓励或强制性的措施也许不能让学生自动自发去做更多的服务,但至少让他们在青少年时期曾接触过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产生感恩之心。
我国要在2020年达成先进国的宏愿,我国教育该更重视人文精神。对于人格塑造、团队精神、社区醒觉、关怀弱势群体,人人有责,这么才能打造爱心及有正义感的社会。
教育乃是立国之本。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人组成的,有怎样素质的国民就有怎样的国家。虽然我国教长慕尤丁不似邓肯有教改的经验,然而教改却是当务之急。希望我国的教改能走向对的方向,以使我国不致于在21世纪的剧烈竞争中被淘汰。
(刊登于2009年4月28日《南洋商报》)
爱的宿命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