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扶贫措施宜对症下药

槟州首长林冠英在日前发表他在州内消除赤贫计划的决心。据统计,在槟州靠少于700令吉维持生活的赤贫家庭共有726户。他甚至断言,为了让州内达到“零赤贫”,即使州政府破产也在所不惜。

我曾参与医疗营而到过沙巴贫民区,见证过贫民的生活。

贫民区一般都坐落在较偏远的郊区。从城市到贫民区的道路都很糟糕。赤贫家庭的厕所是露天的,他们采用地下水或雨水,而非自来水,而且不是每户人家都有电灯。

然而,他们最需要的是医疗上的帮助。由于从乡下到医疗中心的路程偏远,没有汽车的家庭成员即使生病,也不会特地四处奔波寻求医疗,知识有限者甚至以为止痛药(Panadol)是万灵丹。医疗营中,城市的医疗资源深入该区免费替他们看病,除了真正有病痛的,有者还会特地前来讨止痛药。义工们得向他们解释药物的用途。

不在乎免费教育

贫穷家庭的孩子辍学率也较高。很多贫民区的女孩在读完小学六年级就辍学,结婚生子去了。在他们的世界,由于他们长期自供自给,较少与外界接触,没能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免费教育不是他们所在乎的。

一些贫穷区家庭误以为赌博能改善命运,有钱在手就赌而不是财务规划,分配如何使用获得的援助金。这是扶贫工作者或义工需要关注的教育和关怀课题之一。

若要让他们脱离贫穷线,首先是让他们了解到“再穷不能穷教育”。要让他们重视教育,必须塑造当地的阅读习惯。

在菲律宾,国际组织除了领养孩童,也积极为社区募款设立小型图书馆,靠大众捐献书籍,打造贫民的阅读风气。

援助金或付诸东流

对于槟州政府资助赤贫家庭每月500令吉最终是否奏效,真的有待时间证明。若没有完善的消贫计划灌输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而只是满足于给了他们多少援助金,这样的付出或许只会付诸东流。

其实乡间居民多数都有一门手艺,要是将它转变为商机,他们或能摆脱拮据的生活状况。目前政府不必为他们提供类似《穷人的银行家》的贷款,但可采用其激励法,教他们申请中央政府提供的3000元创业基金,从事一些小型生意。

很多外劳的薪金一般有800令吉,似领域而定。政府也大可培训赤贫人士一技之长以取代外劳。这么一来可以创造双赢,不但能帮助减少国内的赤贫人士,增加就业机会,政府的财务负担也能被减轻。

长远来说,消除赤贫是我国迈向先进国的必然途径,然而派钱并不是最好的方案或唯一途径,毕竟给他鱼不如教他结网捕鱼。若钱用在不对的地方更是徒然,政府必须了解赤贫户正真的需求,对症下药为上策。

(刊登于2009年4月8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